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兰州市榆中县中药材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23 11:13:20 点击数:1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作者:杏彩体育手机客户端登录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杨贵智通讯员张永琰金峯)榆中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各种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药材品质优良,当地群众很早以前就有采挖野生中药材并进行人工培育种植的传统。

  紧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榆中县立足土地资源充裕、气候条件适宜、药材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等有利条件,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努力建设集道地药材育种、生产、加工、仓储、交易于一体的中药材创新发展先行区,逐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榆中县壮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重要乡村特色产业。

  5月19日,榆中县马坡乡河湾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当归工厂化育苗基地,在整齐排列的育苗盘里,一株株当归苗破土而出,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这个基地,是由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等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每一株苗都经过精心选育和科学管理,品种纯正、品质优良。”马坡乡副乡长、河湾村党支部潘晓峰介绍,一茬可以育苗30万株,一年至少可以育苗2茬。技术成熟后将推广给当地群众用拱棚育苗,让中药材鼓了群众钱袋子。

  据了解,在探索当归工厂化育苗以前,河湾村所种植的当归种苗都要到岷县采购,成本高的同时,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不适应,栽入大田后,会出现起薹率高、产量低的情况。在河湾村建设100亩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50亩科技试验田和300亩示范田,从优良品种筛选引进、种子种苗繁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绿色标准化栽培、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关键环节开展综合性试验和联合攻关,旨在尽快解决药农菜农急难愁盼的技术难题,探索建立三大山地生态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监测评价及可追溯体系,走出生态农业-有机绿色产品-“甘味”品牌高质量发展路子。

  通过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榆中县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积极参与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分区域分品种集中连片创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中药材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30个、种植大户62户,中药材种植由分散种植转为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专业大户生产的发展新形态。

  县农业农村局种业股股长胡艳凤介绍说,目前正源公司、宏鑫公司、尊贵合作社已取得中药材GAP认证,将继续跟进甘草、黄芪2个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积极推进GAP质量监管,从选种、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控等环节实现全程质量可监控,确保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做强旱作农业示范区的产业发展思路,该县将全力推进10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每年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面积2万亩以上、中药材绿色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1000亩。特别是贡井镇,被誉为“陇上中药材种植基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切厚片”描述的正是临床中医俗语“十方九草”中的甘草。在位于榆中县上花岔乡上花岔村的中药材加工厂里不停地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榆中县北山中药材仿野生种植片区大部分新收获的甘草、黄芪、大黄等中药材,在这里经过进一步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

  “上花岔乡具有土地广袤、日照充足、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等特点,适宜甘草、黄芪、大黄等根茎作物的生长。”汇源瑞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文虎说,公司主要从事中草药、农副产品的种植、储存、加工及销售,中药材的种植不仅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还有效带动了附近农户就近务工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左右。

  榆中县把中药材加工作为提升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实施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工程,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中药材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产地初加工,着力打造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颗粒、大健康产品等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优良的品质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客商前来考察订货,产品出口日本,畅销香港、及安徽、江苏、广州、上海、青海等地。

  截至目前,榆中县域内有奇正藏药、亚兰药业、陇神戎发等药业精深加工企业3家,支持宏鑫、正源、华源等药材龙头企业建成中药材产地鲜切加工基地3个,年产饮片1000余吨,中药材加工转换率达到82%。在甘肃榆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中药材加工片区,为中药材产业补链强链、发展全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榆中县中药材种植达到13.5万亩,预计产量2.9万吨,农业产值3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或将达到10亿元以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