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六安市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4-12-23 10:28:03 点击数:1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作者:杏彩体育手机客户端登录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六安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时期。必须围绕稳外资、稳外贸和扩大消费的重点任务,抢抓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安徽自贸区获批以及《大别山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的先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商务工作实际,特制订《六安市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十三五”期间,六安着力优化商务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改革、谋发展,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费规模稳步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商贸流通提质增效。“十三五”以来,六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商贸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商贸业态日趋成熟。2015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3亿元,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5亿元,年均增长10%。商贸企业主体培育快速发展,2015年末,我市限额以上商业单位数309家,截止2020年底,在库企业数达到865家。

  外贸进出口实绩显著。全市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6.2亿美元发展到2020年的10.42亿美元,突破10亿美元,年均增幅11.6%。2015年,全市有外贸实绩企业233家,到2020年发展到307家。2015年进出口业绩超千万美元的企业14家,2020年发展至30家。

  利用外资不断增长。全市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2015年的3.4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2%。“十三五”以来,我市引进了光大生物能源、海创垃圾发电、华润电力、信义新能源、新奥燃气、皖能天然气、天和医疗管理等一批战新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有力促进了我市绿色发展,弥补了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短板。中新(舒城)国际合作食品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授牌的国际合作产业园之一,霍山幼狮(台商)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外资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对外经济合作实现新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对外投资企业8家,应流集团、长江精工、管仲木业等一批企业大胆走出去,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对外投资额3868万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5%。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四县一区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6家、示范园区4家,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14个、示范村52个。2020年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75.6亿元,同比增长22.5%;农村产品网销额110亿元,同比增长18%。“十三五”末全市电商主体超3000家,初步形成了以粮油食品、茶叶石斛、山货为主的农产品网销和以婚纱服饰、童车童床为主的工业品网销体系,涌现了徽六瓜片、过湾农业等年网销过亿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形成了裕安丁集婚纱、舒城童车童床、金安秀禾等网销产业集群。

  商务经济活力增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更有力,出台了市政府《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电商发展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安市中心城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六安市电子商务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年)》《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2018-2030年)》等一系列商务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六安海关正式挂牌成立,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设非优惠原产地证签证点,并开展业务;舒城县杭埠、安徽一隆公用型保税仓库投入运营。经贸合作平台更加丰富多样,“十三五”期间,承办了两届六安国际羽绒博览会及65届国际羽绒羽毛局年会,打造了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成功组织举办了四届皖西商品交易博览会、多届美食节和年货采购节,繁荣了市场,促进了消费,丰富了居民生活。

  “十三五”以来,全市商务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着力攻关突破。

  发展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全市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只占全省份额的1%和3%左右。全市外贸依存度不到4%,低于全省10个百分点。对外投资起步晚,规模小,占全省份额不足1%。

  经营主体有待进一步壮大。“十三五”期末,全市限上商贸企业中,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只有7家。外贸企业整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没有一家企业达到年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

  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方式不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低。

  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县区消费水平和限上企业与常住人口规模不匹配,个别超百万人口县,限上社零仅占全市5%左右。从外资、外贸看,各县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数倍。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迎来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务各领域各环节应用持续深化拓展,商务经济数字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全球化面临的深层矛盾进一步凸显,国际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向冲击。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市场需求疲软,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面临重塑,特别是欧美设置重重投资贸易壁垒,商务发展的不确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

  从国内看,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品质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日趋明显,消费动能加快转变,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国家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和壮大内需市场,各地重视并抢抓扩大内需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内需市场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国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平台,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从市内看,“十四五”时期是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先行示范红利将持续释放。六安商务经济发展需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新一轮扩大开放,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商务发展空间、深化区域贸易关系、集聚高端要素、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商务发展。

  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淮河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大别山老区振兴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分工,不断融入合肥都市圈,主动衔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努力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取得新成效,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迈出新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美好六安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摆在商务发展的核心位置,强化商务领域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加快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创新商务数字化应用、提升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对外开放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六安商务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质量为本。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不继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引进高质量项目,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和水平,加快培育商务经济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商务发展质量。

  ——坚持融合发展。强化商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以商品服务相融合、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为重点,拓展发展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在中高端消费、对外贸易、生活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形成商务经济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坚持扩大开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主动谋划融入国家以及省市发展战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延伸,持续扩大区域及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形成立足皖西、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坚持绿色赶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厚培发展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聚焦消费、贸易、投资、招商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六安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持续激发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活力,预计到2025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商业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计划至2025年,六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75亿元,年均增长8%。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500家,成为拉动社零增长的主要动力,商业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电商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产业规模翻一番,全市电商主体超5000家,农村产品网销额超180亿元,网零额超120亿元,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全市进出口增幅平均增长12%,到2025年全市进出口突破18.3亿美元。贸易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在外贸中的比重达到25%;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培育出一批服务贸易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交易额达4亿元。全市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利用外资力争稳中有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幅不低于7%,到2025年达到8.5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进一步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实际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五年累计对外投资突破4000万美元,力争培育境外投资企业10家以上。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和外派劳务合作新突破。

  立足服务于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商贸综合体、专业批发市场、特色商业街为重点,以社区和农村商业网络为延伸,着力推动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促进数字化新场景在商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辐射城乡、协同共享、高效畅通、线上线下一体的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

  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