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军事领域,到火热的消费娱乐,再到各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无人机技术在持续进化。同时,从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到电影《战狼2》,再到电视剧《南方有乔木》,无人机的戏份越来越多。
我们看到,无人机在悄然改变传统产业面貌的同时,也逐渐拓展出了更大的市场。不过,我国在无人机自主研发制造方面虽优势明显,但从整体来看,我们仍愿意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追赶着的姿态。
那么,随着产业链配套以及制造技术的发展成熟,继消费级无人机之后,行业级无人机能否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靓丽新名片,且具有全球市场的领先优势呢?又有哪些现实瓶颈及其突破路径呢?
为此,宇辰网记者仅以植保无人机为例,从众多业界大咖的声音中,试述如何从技术、市场、监管等瓶颈入手借机而上。
去年底,工信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至此,中国民用无人机也有自己“小目标”了。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
专家表示,中国的科技产业短期内快速崛起后,提供适宜科技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无人机产业商业化应用环境逐渐好转的同时,植保无人机有会怎样的一个大市场呢?
首先,去年9月18日,农业部、财政部和民航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2017年在浙江等6个省市启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这意味着业内期待多年的植保无人机纳入国家农机补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植保无人机企业已经“磨刀霍霍”。
据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行试点的6省市中,各试点省份购置补贴总量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每档产品补贴金额不超过该产品2017年市场销售均价的30%,单机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这个数字来算,这6个省市的补贴可以覆盖2000架以上的植保无人机。那么,在今年我们还可以期待更多。
其次,业内普遍预测,经过多年探索,植保无人机商业模式已经逐渐明朗,盈利拐点或将很快到来。专家表示,2018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空间将达到56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52%,2022年将达到178亿元。
第三,在“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据民航局副局长李健透露,植保领域的无人机将会率先实现行业普及。那么,按照这样的政策规划,植保无人机市场将会在迎来大的爆发。
日前,极飞创始人彭斌参加一个精准农业会议时调侃地说,“农业无人机一年只有5万台销售量就饱和的话,咱们就此散会吧,不用再研发、开会和创业了。” 顿时,引起了现场哄堂大笑。彭斌估算,全国需要50万台农业植保无人机,约是一个300亿-500亿的市场。
他说,“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中国有9500万台背负式喷雾器,这还不包括担架式、自走式等喷雾器,而且每年的更新量超过3500万台。如果以一架植保无人机至少能替代30台背负式喷雾器来算,那便需要300万台植保无人机。但是,如果把无人机的共享和不适合无人机作业地块等因素除去后,当前刚需和未来需要的植保无人机应在50万台左右。”
据悉,大型农用无人直升机TDN-01在天津完成了飞行演示活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云玲称,TDN-01载药量目前已达到80公升,是目前国内农用无人机中载药量最大,续航时间最长的机型。如果按每个架次20分钟计算,每天8小时作业时间,理论上一天可以作业2000亩,按60%的作业效率亦可达到1500亩左右。
今年3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7年全球企业等申请注册国际专利的统计数据。从各个国家的申请数量来看,中国较2016年增加13.4%至48882项,超过日本的48208项升至第二位,占据首位的美国为56624项。
同时,据外媒报道称,中国企业在美获取专利数量增长迅速,其中无人机、机器学习等领域较为明显。就目前来说,中国和美国占据了全球无人机专利申请的“半壁江山”。
德国研究公司按国家或地区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分类。美国居首,占所有无人机技术专利申请的27%,中国第二,占26%。
与之相差的是,国内无人机制造商规模不大,被多次吐槽小作坊生产者。难得的是,好像从去年开始有了改观。
2017年11月17日,国内第一条柔性精益化植保无人机生产线在江苏无锡汉和航空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投入了使用。汉和航空总经理孙向东表示,虽然这条生产线看起来似乎还很low,但已是我们伟大梦想的开始。
今年年初,甘肃省首个植保无人机生产项目在酒泉玉门投产。据了解,甘肃汇柏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汇柏集团旗下一家专业生产无人机的高科技企业。2017年,公司投资1.5亿元,在玉门市经济开发区实施该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无人机2400架,产值可达3亿元。
由此可见,搭建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应用的中间平台,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不仅要拥有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亦需落到实用上,从而形成战斗力。
其实,无人机行业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还要围绕行业应用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用户的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出一条精准化的运营服务和监管路子来。
不久前,极飞科技龚槚钦表示,农业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规律的,不好预测,无法提前进行申报,很多时候需求都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农业植保无人机需要把它进行规范管理,但是又要区别来对待。
他表示,首先,农业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非常低,飞行作业的区域也都是在农田上空,所以跟民航空域冲突不是特别大,但风险依旧存在。其次,如果我们要大规模应用农业无人机,就首先要对农业植保无人机进行提前的注册,能够让监管部门知道无人机的归属,明确操作人员的身份,在一旦发生情况的时候就可以追溯。另外,每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需要提前申报有很大难度,提前申报农业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因法律法规受到限制而降低。
业界人士表示,应在法律框架下推动无人机产业良性发展,需要在不降低现有民航安全水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关无人机使用的法律和技术监管机制。
目前,国家正从法规、政策、标准等层面不断制定完善措施,规范和促进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技术手段与法律的融合创新,应是未来无人机监管的努力方向。
前不久,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无人机要实现持续、安全、健康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绝非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可以实现的,具体要落实在法规标准体系融合、空中交通管理融合、先进技术应用融合等三个层面。
专家建议,应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的监管体系,从标准制定入手,从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着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执法主体、具体处罚细则,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依法促进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确保民航业的运行安全。
中国AOPA专家委员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孙毅指出,政策、技术和应用需求是无人机产业的三大驱动力,降低成本、注重实用将是今后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实施“无人机+”计划,与传统职业跨界融合,将开拓全新的无人机产业民用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