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植保系统紧紧围绕全省农业中心任务,秉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法治植保”理念,强监测提能力,抓防控保供给,推绿色提质量,防疫情保产业。2012—2014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麦吸浆虫在陕西的第三轮暴发,2019—2021年面对小麦条锈病在全省的大流行,面对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周边省份苹果蠹蛾疫情对我省形成合围的严峻形势,植保人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面打赢了“防虫保粮”攻坚战,10年来成功将苹果蠹蛾阻截在省门之外,保持了陕西非疫区地位,谱写了一曲曲防灾减灾的壮丽篇章。
病虫监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和前哨。针对以往“眼观手摸”的传统测报手段,立足强监测、补短板,实施“病虫监测预警3.0”植保能力提升工程,让测报工作迈入了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10年来,累计争取中央资金5099万元,构建了覆盖省市县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调度管理系统,全省装备智能化病虫害物联网监测设备701台套,全天候开展病虫监测预警,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
10年来,植保技术不断创新。集成提升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体系由陕西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推广的主推技术。号称苹果产业“癌症”的苹果树腐烂病、猕猴桃溃疡病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联合攻关,提出了科学的应对策略,形成了便捷实用的防控技术,建立农药减量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40个,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县17个,在全省范围大力推广应用。
10年来,苹果树腐烂病、猕猴桃溃疡病、小麦吸浆虫、小麦赤霉病、小麦茎基腐病、设施蔬菜等关键防控技术,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农技推广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为植保服务能力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10年来,病虫统防统治能力持续提升。全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扶持培育了渭南绿盛、陕西汇丰源、西安友农等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装备精良、技术过硬、服务规范、作业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在重大病虫灾害应急防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施药器械上,从过去的以人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果园三缸泵等器械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果园风送式喷雾机等为主的大型、高效、现代化施药机械。目前,全省拥有大型高效器械800余台套,植保无人机1984台套,日作业能力达到130万亩,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从2012年400多万亩提高到2021年的3360.23万亩,覆盖率达43%。
10年来,植物检疫执法水平全面提升。联合公安、交通、财政等部门,开展苹果蠹蛾公路检疫检查,保障了陕西苹果产业安全;开展检疫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走在全国的前列。共计查处违法案件280多起,检疫检查果品运输车辆27.56万辆次460.196万吨,为我省苹果产业发展筑牢了安全屏障。
10年来,在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控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督导、技术支撑”的防控机制,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下到田间指导工作成为常态,各级财政加大投资力度,支持防灾减灾工作,累计投入11.6亿元。全省植保系统上下同心,“虫口夺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面积22.37亿亩次,防控24.82亿亩次,化学农药使用量从2015年5560吨降低到2021年4964.6 吨,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从15%提升到46.6%;挽回粮食产量1292.23万吨,植保贡献率由2010年12%提升到现在的22%。
10年来,全省植保系统坚持“抓党建、促业务、强服务”,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深入田间地头,为民服务。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省植保站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状、省直机关标兵支部、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30余项;涌现出了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刘俊生、杨桦,陕西省先进工作者贾育恒,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范东晟,陕西植保事业特别贡献奖云、崔鸣等一批植保科技带头人,塑造出以文家富、冯文涛、朱岁层、杜君梅、潘鹤梅、张战利等为代表的一批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植保先锋人物、岗位学雷锋标兵、脱贫攻坚优秀等先进人物,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植保人形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为今后植保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成绩已成为过去,我们将重新起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力争全省植保工作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