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丰”景正好。6月28日-29日,即墨区召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议,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交流工作、理清思路,对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再推动。
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筹备的会议:6月14-15日,即墨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到浙江安吉县、江苏张家港市考察学习,感受“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和深远意义;6月28日,到平度向阳红、莱西产芝湖两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现场观摩;6月29日,通过云视频的方式观摩全区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情况。
高质高效抓推进,对标对表促提升。作为青岛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之一,即墨区立足资源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片区打造、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理念,从2021年开始,按照每年规划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连续布局建设了1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如今,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深刻重塑,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城乡融合深入推进,精神风貌显著改善,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
即墨区灵山街道建起多处以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图为农民在即墨区灵山街道一处多肉植物园内劳作。周青先摄
实现这个目标,即墨路径清晰:坚持“13510”推进路径,从全局着眼、从微观入手,以村为基本单位,以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连片规划、连片共建、连片发展,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全面全域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绘好一张蓝图。坚持先策划、再规划,突出党建引领、产业支撑,全域推进、特色特质,共建共富、久久为功。研究制定《青岛市即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统筹城乡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东西做优、南北做强、特色引领、全面振兴”的即墨乡村振兴总体布局。
点片面三结合。点上建设省市区级美丽乡村,片上打造省市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面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系统化思维谋篇布局,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重点,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整体推进。
五个振兴同频。三产融合共强,人才城乡互动,环境全域共美,文化文明协同,基层联建共治。聚集资源要素同轴运转、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十区竞彩。乡村振兴不是一个村两个村的振兴,而是乡村整体振兴。即墨区坚持全面系统打造,环境产业突出,特色品质鲜明,实施“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布局——4个片区高端引领,4个片区聚势突破,N个片区蓄势聚能,每年建成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实现多个村抱团发展、联村共富。
目前在建10个片区中,灵山“花乡药谷”示范片区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龙泉“莲花田园”示范片区列入青岛市级示范片区创建名单。灵山“花乡药谷”,主要特色是改革流转土地、引入行业龙头,重点发展中药种植、中药加工等产业,闯出了一条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的乡村振兴之路。鳌山卫“茶香梅谷”,主要特色是党支部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重点发展茶叶、梅花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产业,盘活村庄闲置资产,全面修复荒山矿坑,引进“梅花谷”、多肉基地、兰花基地等,打造茶文化中心,实现“梅茶双增收”。田横“蓝湾薯乡”,着力发展地瓜种植加工特色产业和海洋生态养殖,建设甘薯脱毒中心、海洋种苗产业园、红花山西子湖文旅、王村馒头加工项目,通过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岛里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区。段泊岚“果香柳韵”,以种植业、畜牧业为着力点,重点建设“精品种植”和“生态养殖”片区,发展无花果、绿色蔬菜、西瓜种植和生猪养殖、加工等特色本土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金口“凤祥芹乡”,推进菌菇产业园、田瑞智慧农业旅游产业园、池戈庄甘薯粉条专业合作社等重点项目,做到一村一品,村村都有特色产业。北安街道“宋化泉片区”,围绕宋化泉水库周边7个村庄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城市后花园为主题的农旅示范区,主要打造涵养湿地休闲游、多彩苗木组培、林下经济等符合近郊游特色的产业,搭建共建共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温泉街道“汤上文旅”,依托天泰温泉项目和地铁11号线的旅游资源和客源优势,重点打造山里民宿产业、王羲之民俗文化产业、生态观光园农旅产业等,实施8个村庄集中连片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
即墨区引导农民利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等设备和技术,提高管理现代化、智慧化作业程度。图为即墨区段泊岚镇农民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管护。
即墨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动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逐步探索出“联建富·趟新路”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突出抓好区域化党建。探索村庄、企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的交流共联、发展共建机制。针对村庄布局散、资源统筹难等问题,实施村级组织优化调整,构建“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治理等专业型党组织,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抱团模式。针对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创建共同富裕的“村共体”为目标,组织“强村”帮扶“弱村”,实现一体化发展。“联建富·趟新路”经验做法先后在《光明日报》、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市委办公厅《青岛信息》等刊发,得到市委领导肯定性批示。
深入拓展集成化改革。全区已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制村庄1026个,并全部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95.58万人,累计实现股权分红1.6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确权村庄707个,确权农户16.92万户。在青岛市率先出台《即墨区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意见(试行)》,“花乡药谷”示范片区的双创中心完成全区首张土地经营权证发放,颁证土地涉及5个村庄,是青岛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土地经营权证。为盘活农村宅基地,增加农户收入,从2018年开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利用农户闲置房屋积极发展精品民宿,目前全区已经有20多个村庄发展了民宿产业,盘活闲置农房300余处。2019年在灵山、大信实施了党建引领、两区共建、产居融合、治理有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试点,建设产居融合新型社区,12个村庄百姓告别平房搬进楼房,探索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径,打造“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产居融合样板。
铸造乡风文明新风尚。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实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架构全覆盖。建设即墨古城、即墨区博物馆、中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12处各具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理论宣讲、集体婚礼、法治宣传等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构建19+N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19支区级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送文化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提升辖区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每年开展“唱响即墨·舞动梦想”“送戏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上万场。
即墨区引导农民利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等设备和技术,提高管理现代化、智慧化作业程度。图为即墨区段泊岚镇农民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管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修课”,更是关乎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各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初春赏万亩桃花盛放,初夏到莲茵河边露营,盛夏在向日葵花海里漫步……今年以来,即墨区龙泉街道的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众多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
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是持续改善的乡村生态环境。近年来,即墨区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创建14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此基础上,完善提升12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完成达标村680个,灵山街道西姜戈庄村获评国家最美休闲乡村,龙泉“莲花田园”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
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围绕村内违建、杂物、垃圾、污水、厕所等,做到坚决拆、彻底清、全面建、长效管,实现了“脏乱差”向“净洁美”华丽转变。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改造“两个全域达标”和农村污水管控、村容村貌“两个全域提升”,村庄环境得到持续改观。今年以来,在全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对村庄内外、道路沿线、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排放、农户庭院和村容村貌等重点问题集中攻坚,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范围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村域向路域拓展。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均衡。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保民生,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擦亮乡村靓丽底色,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目前,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全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和街巷硬化“户户通”。即墨区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沃野升腾希望,乡村绽放新姿。下一步,即墨区将严格落实“五级”抓乡村振兴,推动三产融合共强、人才城乡互动、环境全域共美、文化文明协同、基层联建共治“五个振兴”同频共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建设。(梁之磊)
田横镇王村新村因地制宜发展暖棚葡萄,打造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带动农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