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农机市场》杂志,发表时有删节。因文章内容较多,考虑到微信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次在微信公众号农机观察发布时进行了大幅度删减。如有意阅读全文者,可购买《农机市场》杂志,或登陆农机流通协会官网查看杂志电子版。
种业装备一般指农作物品种选育、制种生产、种子加工等用途的专用机械或成套设备。与之相对应,种业装备可大致分为田间试验机械、制种生产机械和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三大类。
田间试验机械可帮助育种人员高效完成播种、植保、收获、分级、处理等生产环节,要求相关机械播量精准、不能混杂,并配备记录和分析仪器。典型产品如小区播种机、小区收获机等。
制种生产机械可帮助用户完成杂交玉米去雄、果穗低损收获、水稻杂交授粉等生产环节。典型产品如玉米去雄机、制种专用果穗收获机、授粉专用无人机等。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可对制种基地收获的种子进行烘干、清选、包衣、计量、包装等后处理工作。典型产品如种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据《中国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欧美国家的种子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和全产业链机械化,种业装备生产体系完整、产品类型丰富且技术持续创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得以推广应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作业性能稳步提升。从国外种业装备的发展趋势看,主要是综合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向系列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田间试验机械方面,重点关注奥地利温特斯泰格公司发展动态。种子加工装备方面,重点关注德国佩特库斯、丹麦兴百利等公司。
由于种子是具有活力的生命载体,不同作物、不同品种的差异性很大,对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损伤非常敏感,加之存在小区播种、玉米去雄、杂交授粉等特殊农艺环节,因而对农机的农艺融合性、可靠性、智能化等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导致研发生产的难度较大。据与相关行业专家、企业家交流,当前我国种业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国外先进产品仍有差距,部分农艺环节存在“无机可用”问题,多数农艺环节存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问题。
《中国制造2025》对种业装备非常关注,并对下述产品提出重点突破要求:种子繁育机械、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种子品质检测设备。
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1180亿元,排名全球第二。从同比增速情况看,近几年我国种业产值规模在1200亿元附近徘徊,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期。
2020年,我国种子市场品类结构中,瓜/菜/花、玉米、小麦、杂交稻、马铃薯等占比较高,分别为24.2%、22.9%、13.3%、12.1%、11.8%。常规稻、大豆、棉花、油菜等品种合计占比约15.7%。
田间实验机械的主要用户是育种人员,包括农科院、农业大学、育种公司等,属于小众农机产品,但产品技术含量非常高,对提高育种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试验成果有很大的价值。当前,我国田间试验机械的市场渗透率约5%。据测算,田间试验机械的市场空间约22亿元。如按五年的设备更新周期测算,年市场规模约4.4亿元。
制种生产机械主要用户是制种生产基地的农户或种子公司。规模化、机械化的制种生产基地,是保障我国种业产能和用种安全的压舱石。据测算,制种生产机械的市场空间约24.4亿元。如按三年的设备更新周期测算,年市场规模约8.1亿元。
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主要用户是种子公司。据测算,种子加工设备的市场空间约110亿元。如按十年的设备更新周期测算,年市场规模约11亿元。
种业装备行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种子是特殊的农产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种业装备对保障优良种子生产和稳定供给有着特殊意义。其次,制种业已成为制种大县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进制种生产全程机械化,可解决目前制约制种业健康发展的“人工太贵”“无工可雇”的难题。第三,如制种业生产成本持续抬升,将进一步提高种子的终端售价,最终增加的系统成本承受者是广泛的农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