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弥勒的清晨,一整夜温润的雨让天空清澈如洗,对于进入中耕旺长期的烤烟来说,昨夜这场喜雨来得正是时候,正所谓风调雨顺好兆头。在有着“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美誉的弥勒市西三镇戈西村千亩烤烟连片种植区域,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推进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种烟州(市)烟草公司分管烟叶生产的副经理和生产部门负责人们嗅着农田泥土散发的淡淡清香,兴致勃勃地观摩了烤农田间中耕管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烟叶生产智能装备应用、“一部手机种好烟”等现场,观摩了无人机飞防演示和机耕作业,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30多岁的青年农户毕猛边在手机上演示,边乐滋滋地向代表们介绍,“现在呀,我们在APP上不仅能签订烤烟种植合同,还能预订育苗、起垄、深耕、飞防等服务,生产上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部手机上连线专家请教,还有北京来的博士手把手指导我们种烟哩!去年我家种了40多亩烤烟,烟后又种了40多亩西葫芦,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还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依托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2020年,云南省局(公司)党组初步形成了“一部手机种好烟”的战略思路,并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主要试点,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何雄奎团队开展了“智慧烟草”的全方位合作,几十位中国农业前沿学科的博士长期与当地农户共同在田间劳动工作,“把论文写在田间大地上”,力争成为中国烟草智慧农业和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
时间回到2020年3月23日,正值疫情最严重期间,为了保障红河智慧烟草农业项目顺利推进,赵春江院士团队一行10多位博士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先后从北京前往云南。那时北京防控政策非常严格,离京后再入京非常困难,他们在云南一呆就是两三个月。红河州局(公司)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为博士们提供了良好的办公及科研环境。
“我们在弥勒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工作了近两年时间,对州局(公司)201会议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的情结,就像我们对校园、对教室、对实验室的感情一样,它将成为我们在学术科研探索道路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若干年后都值得我们怀念。”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农业信息化专业的陈栋博士说道。陈栋是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助理,今年才32岁,一幅读书人的模样,从事智慧烟草与智慧农业行业信息化工作已有四个年头,研究方向为农业数据治理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中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与应用。说起“201会议室”,他的脸上泛起了一种对“第二故乡”的感情。
是的,“201会议室”,红河烟叶的数字化转型思路就是在这里起步形成的。近两年来,这间普普通通的会议室几乎都在晚上11点后才熄灯,博士们和州局(公司)生产科研人员经常就某一个环节讨论到半夜,时任州局(公司)局长、经理邓云龙,副经理高松,以及施旭、黄坤等科技人员,经常参与项目组讨论到深夜,双方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对方。
“我们都已经融入到州公司这个大家庭了,每次来红河看到他们都感觉很亲切,正是这种融洽的合作气氛助推我们快速了解烟叶生产,快速把数字化技术融入生产,快速得出了喜人的成果。”赵春江院士团队的首席代表、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博士陈天恩由衷地说道。
博士们经常是晚上在会议室讨论,白天跟随州局(公司)科技人员下乡,足迹遍及虹溪镇、西三镇等主要烟区,和基层烟站员工一起蹲在地上吃饭,困了就靠在墙角树荫下打个盹。弥勒的光照充足,个个皮肤晒得黑黑的,博士们戏称自己“除了戴眼镜和说普通话,我们和当地农户几乎没什么区别了”。
赵春江院士团队与红河弘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站式农户服务平台”手机APP,专供农户使用。青年农户毕猛之所以看中这款APP,主要就是看中了可以在这上面随时向专家咨询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以前只能买农药时咨询卖药的人,现在不用这样折腾了,我们直接连线北京的博士,讲解得更专业、更明白。”目前,这款APP已在红河州种烟的农户里推开,下步将推出更多的上线功能,为农户提供更便利和更广泛的服务。有了智慧农业这一帮手,土地的亩产值持续增加。如今弘毅公司承包农户的数千亩土地,通过“烤烟+”及智慧农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逐渐驶入快车道,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当日的现场推进会上,与会代表们被天上飞防作业的无人机、地上机耕作业的无人驾驶土壤消毒机、烟草智能仿行喷雾机、烟草收获机等10多种无人驾驶的烟草智能作业装备深深地吸引,好一派机械化智能装备作业农业现代化的景象。据了解,目前红河州的烟叶生产智能装备应用主要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何雄奎的博士团队研发的。
何雄奎教授与红河结缘较早,2003年至2006年,受中组部派遣,他就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担任挂职副县长。当时,年仅36岁的何雄奎怀着满腔热血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留学归来不久,立志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当他看着当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低,田间生产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劳力为主,内心更坚定了科研创新必须要走在时代的10年到20年之前的理念。在担任弥勒县副县长期间,他带领的博士团队和州局(公司)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农田宜机化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经结束挂职回到北京的何雄奎,敏锐地意识到这对于云南烟草农业发展是一个重要机会。“志同者,不远千里而至”,于是,何雄奎带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的十多名博士又杀回云南,与省烟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长期驻守红河州,开展高标准农田调研考察,结合农田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烟草全程生产机械化解决方案,并与州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多种适用于烟草的管理作业机械,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云南烟草在数字农业的基础上转型成为智慧烟草奠定了扎实基础。
“智慧烟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无人农机具。何雄奎带领博士团队凭借在农业机械化和植保行业多年的积累,研究开发出全流程的智慧烟草体系作业机具,包含自动驾驶拖拉机,自走式精旋火焰土壤处理机,可用于烟草种植前的耕整地、土壤消杀处理、起垄等工作。这次现场推进会上,博士们对所开发的机具进行了推广展示。与会代表参观了智慧烟草机具,包含土壤处理、烟草信息获取、空地一体水肥药管理、烟叶采收机械,了解到自动驾驶拖拉机等智能机械可以解决当下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等等,纷纷表示“太先进了,大开眼界”。
“我们研发的烟草仿形喷雾机,可以有效解决烟草叶片背面农药沉积不足的问题;天敌投放无人机已经在广泛推广,可以投放赤眼蜂等害虫天敌,绿色环保,减少农药使用量,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无人变量风送履带式喷雾机和无人烟草信息获取平台可以用于烟草初期的病虫害防治及烟草封行后的农田病虫草害情况巡查,完成了智慧烟草体系中信息感知的最后一环。”何雄奎在现场的演示和介绍,激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兴趣并得到连声称赞。
远程遥控的操作方式简单易上手,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副院长马勇,团队成员韩冷、何志辉、王昌陵等博士在田间调试设备时,农民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围了过来,在厂家的工程师指导下也体验了一把无人作业的感受。相关设备可以添加作业信息记录设备,接入“智慧烟草管理平台”,按预先规划的作业路径进行作业,同时记录作业轨迹,施药量等信息,推动烟叶植保降本增效、为农户减负。
与红河州毗邻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是省局(公司)推广全程机械化的试点之一。今年烤烟移栽时节,在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木瓜铺村付国翁的地里,一辆构造独特的农机在地里穿梭而过,辅导员代建华正坐在机器的尾部,悠闲地将烟苗放置在苗盘里,几分钟工夫,打塘、浇水、移栽、施肥一气呵成,随着农机驶过,一株株烟苗已经栽种在烟塘里。付国翁则操作着另外一台刚上手的“新装备”紧随其后完成烤烟移栽环节的另外两道工序——滴灌带铺设和覆膜。
自2020年开始,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云南红塔银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关村5G联盟委员会、云南中烟技术中心以及上海烟草集团等单位联合成立“智慧烟草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文山烟叶生产与高效机械作业、“互联网+”相融合,打造“高效、便捷、惠农”一站式农户服务平台。
将育苗棚与传感技术联姻,物联网成了“智慧管家”,相当于给温室里的烟苗装上了“智慧大脑”。烤烟育苗环节,文山州局(公司)通过在苗棚部署各种物联网终端数据采集设备,烟站技术人员可在远处的办公室里,突破空间对育苗环节的制约,实时“感知”烟苗发育阶段和成长轨迹,实现“云端”育苗。
“过去烟苗移栽前,总会出现农户和机耕手因为信息不通,耽误地块深耕、耙地、起垄、打塘的情况,”砚山县局(分公司)生产股股长张敏介绍,“开发推广‘云滴农机’小程序,一方面解决了农户找不到靠谱机耕队伍的难题,同时解决了机耕队伍订单获取难的尴尬。”
“烟草公司最新推出的‘云滴农机’,操作和打‘滴滴车’基本一样,农户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联系到机耕手,太方便了。”砚山县平远镇木瓜铺机耕手杜俊波说。
“云棚”“云滴”只是文山烟区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的缩影,2020年以来,文山州局(公司)围绕烟叶生产链布局创新链,通过“工匠工作室”及“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引进云南中烟技术中心王保兴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吕明站博士、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刘阳博士、云南农业大学徐俊驹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窦玉青博士、湖南农业大学胡秋龙博士等“顾问团”,发挥前瞻性理论与文山烟草企业发展实际相融研究应用,大力推进烟草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烟草农业生态体系,以科技赋能烤烟产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