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苞霜新橘万株金 ——黄岩柑橘的科学研究述略

产品介绍

      黄岩柑橘栽培历史悠久,古代的发展大多来自传统农学的经验总结,是广大橘农的智慧结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激烈的竞争和冲击,朝野许多人士痛感改革和振兴农业的必要,纷纷介绍和引进西方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工具设施,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果树科学研究,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农作物一样,黄岩柑橘的科学研究也是近100多年的事情,对近代黄岩蜜橘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兹就近代黄岩柑橘的科学研究,特别是浙江省园艺改良场的创建以来的成果作简要回顾。

      外海航运事业兴起,种橘有利可图,效益可观。有“闻黄岩产橘,携友往游,沿江三十里,碧树红果,弥望皆是。居民以此治,一偶所入百余万元,十亩之园,足赡八口,美艳羡之”(纪子庚《石浦柑橘园集股启》,1929年)。《中国实业》(1932年)载:浙江“全省水果210万担,其中柑橘62.27万担。以黄岩最有名,产量也最多,年产量达60万担,占全省柑橘总产量的96.4%。”黄岩“全县栽培面积约有一万五千余亩,产值约一百二十万元”(章恢志《浙江省永嘉、瑞安、平阳及黄岩柑橘调查报告》,1932年)。

      但是,柑橘生产仍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存在着“唯其墨守旧法,不事改良,病虫繁多”。“旧法驱除,全用人工,或任其自然繁殖,以致枯死,诿之天命而已。因病虫害传播甚广,间用药品除,亦不能见效”(许植方《浙江黄岩橘之研究》,1929年)。更有甚者,乡人迷信,把枝枯病叫做“鬼搦病”,铜病是“鬼祟”,时有请道士保橘和猪八戒除虫的事情发生(卢炘《黄岩之橘业》)。1932年,黄岩柑橘吹绵蚧为害,造成50万银元的经济损失;次年继续盛发,造成橘园经济损失75.3万银元,占当年柑橘经济总收入的62.8%,损失惨重。

      同时,随着国门被打开,海外交流逐渐兴起。1934年,美国在上海设办事处销售花旗橙,中国柑橘进入国际竞争时代;中国派遣的留学生陆续归国,并从海外引入华盛顿脐橙、温州蜜柑等的优新品种,逐渐加深了柑橘科学研究对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率作用的认识。

      清末民初,黄岩柑橘产业在以农业为主导的黄岩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浙江省的柑橘产业中又占有绝对的比重。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生产的实际问题、拓展的国际视野成为近代黄岩重视柑橘科研的主要动因。黄岩橘业研究会的成立与浙江省园艺改良场的创设是其中二个最主要的标志性事件。

      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物化成果有着“地域和文化”特性。“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可能依靠全盘引进他国的现成技术而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其中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对引进技术进行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曹幸穗《从引进到本土化:时期的农业科技》,2004年)

      黄岩橘业研究会的成立与开展的活动情况,虽然时间过去尚不足百年,然相关资料已几成空白。幸有许植方先生(1929年)著的《浙江黄岩橘之研究》一文尚可窥知一二。该文篇末有:“本篇蒙黄岩橘业研究会会长林让士先生之助得告成功。林先生对于园艺学素有心得。近年来又购国内外柑橘苗木,从事试种,成绩颇佳。分析试样,均由林先生赠予,特表谢忱!”林让士,黄岩城关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农业学校,后在园艺改良场任农技士。

      黄岩橘业研究会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民间柑橘技术研究组织,由林让士任会长,会员有其农校肄业的胞弟林宗岳,从闽粤引种橘柚的林启人,毕业于农校园艺系、家栽60株华盛顿脐橙的朱有玠,在南门栽种蕉柑的吴森法,在永宁街栽有夏橙的王仁圃,在王堰栽有华盛顿脐橙的方梦昌等人。他们对黄岩宜橘的土壤和气候、柑橘品种、栽培、病虫害、技术研究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引进、推介了海外柑橘品种及生产经验。总的来说,尽管他们清楚地感受到了中国农业某些方面的落后,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难以依靠传统技术加以解决,但由于缺乏经费和人才,更无科研学术积累,无法开展切实的农业技术研究,但其兴科技风气之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为此,有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黄岩种橘者既如是之多,出产又如是之富,橘业研究机关之设立刻不容缓”(许植方,1929年)。1931年,黄岩县政府《柑橘改良场应由省设置案》云:“柑橘为果中珍品,年来输自日本及美国者充塞市场,聊堪者除广橘外只有黄岩早橘一种。查浙江产橘之区,除黄岩外,尚有永嘉、瑞安、平阳、衢县、塘栖数处。然其产品、产额皆远逊黄岩。黄岩早橘亦以果皮太薄、易干、易烂,非日、美改良新种所能比美。土著人民,近以橘价昂贵,只知扩充栽种,对于品种选择培植改良,向不讲求;渐至色味变劣,核子增多;而病虫寄生于果品者,斑驳累累。长此以往,不但出口难期,而内地销售定形碍滞。前经拟具办法,建议浙江省农矿处设置省立柑橘改良场以资改善,当以实行紧缩政策,奉令饬县设置。只以改良柑橘,非惟搜罗佳种、多方试验,无法着手。黄邑人才、经济两感困难,设场试验,力有未逮。拟请仍由省款设立,以宏实效。”卢炘在1934年的《橘业》中也说:“查本县橘产年达百数十万,二十年之虫害损失即达五十万元之钜……故改良场之设立诚属不可容缓。”

      20世纪30年代初期,黄岩柑橘产区发生了严重的吹绵蚧危害。据《日休堂丛书》载:“有一年虫害甚凶,非惟结果者落枝,且渐枯。其虫甚小,似虱类,俗谓白蚰,用药水喷射,无效;转商于日本,无善法。”为此,1931年,省建设厅派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供职于省昆虫局果树害虫研究室的任明道先生来黄岩试用药剂喷射及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结果以松碱合剂杀虫效果较好。“但乡民缺乏知识,又限于经济能力;而数十架喷雾器,均为士绅所久借,致橘农仍未能普遍利用。况灾区广袤,除不胜除,因之仅能稍杀虫势。”次年,又从平阳采得大红瓢虫携回黄岩培养繁殖,继则发现此种瓢虫黄岩已有存在。农民对瓢虫视同恩物,附养在橘园中,吹绵蚧遇天敌后,虫势大杀。1932年4月,应黄岩县政府的要求,省里同意把原设在温州永嘉的我国最早的昆虫植病防治研究的官方机构——浙江省昆虫局将果树害虫研究室迁到黄岩,设在大南门的“双江学舍”,当时即重点研究了吹绵蚧、卷叶蛾、凤蝶、八点广翅蜡蝉、恶性叶虫及益虫大红瓢虫、黑腹红瓢虫等,标志着黄岩橘区除虫灭病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了。果农深深感受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魅力,各界呼吁早日设立柑橘专门研究机构的呼声日隆。

      1936年8月,中国果品检验所在黄岩建立分所。11月,浙江省建设厅委托周士礼先生筹建园艺改良场,与中国果品检验所永嘉分所合署在黄岩城关大梅梨巷刘宅办公,征购永宁江畔北门浮桥头良地80亩,成立浙江省园艺改良场,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园艺专业试验场。1937年4月,调任省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吴耕民教授任场长。吴耕民先生,是20世纪20年代末学成回国的留日农科学生,中国近代园艺科学和园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园艺学事业的开创者,他在农业教育、研究、推广等领域,奠定了近代园艺学的学术基础,为草创阶段的浙江省园艺改良场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著名柑橘学家、中国柑橘学会首任理事长章文才教授(1995年)曾说:“在科技兴橘方面,有双江学舍的果树害虫研究室,浮桥头园艺改良场和黄岩橘业研究会的兴建,不断引进外地柑橘良种,进行品种选育,使黄岩蜜橘的品质、产量大有进展。更提高了黄岩柑橘知名度,并在国内外都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浙江省园艺改良场的创立,最重要的在于它完成了我省柑橘产业科技从科技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转变,为我省柑橘科研和柑橘产业在较长的时间里,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而又广泛的影响。这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创建的缘由与过程。

      浙江省园艺改良场开我国现代柑橘科学研究专业机构之滥觞,并对国内同类研究单位的设立提供了良好的范本。1937年四川江津建立四川省园艺改良场,新中国建立以来,又先后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广西柑橘研究所、贵州省柑橘研究所、上海市柑橘研究所等柑橘专业科研机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柑橘产业由弱小变强,栽培面积和生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

      建立伊始的省园艺改良场主要工作是对黄岩县柑橘生产状况、生产技术等进行全面调查。1937年春,吴耕民先生通过留日的章恢志引进温州蜜柑宫川、龟井、松木、大长、尾张五个品系;又从田中柑橘试验场引进华盛顿脐橙、汤姆逊脐橙和温州蜜柑;从广东、福建等地引进椪柑、蕉柑、新会橙、沙田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柑橘品种园。1937年6月,技师谢成珂撰写的《黄岩柑橘调查报告》由省园艺改良场印行,内容涉及黄岩柑橘栽培历史及现状、气候、地势土质、品种、砧木、栽培法、病虫害、包装运销、贮藏加工、改进意见等各方面。园艺改良场还陆续开展柑橘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柑橘砧穗亲和力比较试验、柑橘病虫防治方法试验、柑橘良种繁育推广及橘果贮藏分级包装试验等,重点指导橘农进行生产实践活动。这一时期还试验推行水稻田客土筑墩栽培方式,较规范地整理和划区栽培了本地早、早橘、乳橘和槾橘4大良种,收集了朱红、满头红、枸头橙及枳等进行栽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园艺改良场几易其名,2000年改名为浙江省柑橘研究所,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设有国家柑橘品种改良中心浙江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黄岩试验站、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柑橘试验站、农业农村部柑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浙江试验站、台州市水果创新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黄龙病检测实验室等;建有浙江省柑橘研究所衢州分所、象山分所,加强了对全省柑橘产区的技术辐射能力,并且与台州市黄岩区、临海市、常山县、淳安县、武义县、浦江县开展院地合作。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初心不改,一直以柑橘科学研究为己任。1960年、2015年前后二次对全省柑橘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全面摸清了浙江省柑橘资源3属160个品种(品系);从国内外先后引种50多次,收集保存了温州蜜柑、葡萄柚、橘橙、橘柚等600多个品种类型,率先在国内开展柑橘杂交育种工作,在省内外推广了选育的少核本地早——新本1号、东江本地早、439橘橙、红玉柑、凯旋柑、刘本橙、宫川、由良、红美人、鸡尾葡萄柚、等优新品种;最早在国内改大砧木多芽切接为小砧木单芽切接;在国内最早应用松碱合剂防治吹绵介壳虫等蚧类,引进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异色瓢虫等天敌防治,多种病虫防治技术先于全国其他橘区创新并推广应用;从永宁江两岸平地栽培扩展到山地(1950年代初)、海涂栽培(1960年初),采用埋瓶吸铁等措施克服了盐碱土缺铁障碍;1950年代改花前、摘后、八月梢施肥为芽前、采前、小暑前后施肥,现又应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在保花保果上推行环状剥皮、拉枝、断根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一雨一削为生物覆盖,并应用除草剂化学防除;1990年代后,在国内率先提出由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方向转变,研究推出大枝修剪、完熟采收、避雨栽培、加温设施栽培、病虫害优化防控、化肥农药减施、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等优质、安全、高效的先进技术措施,“柑橘完熟栽培技术”“柑橘绿色精准施肥技术”“柑橘黄龙病绿色防控技术”等被列入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国内其他橘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创办于1937年的台州农业学校(现台州科技职业学校)在1952年由温岭丹崖山迁到黄岩九峰山畔,该校的果树学科在柑橘栽培、病虫害、贮藏技术诸领域教学与研究很有特色。黄岩县特产部门重视柑橘产业发展,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技术指导、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在这些科研部门和广大橘农的共同努力下,黄岩橘区积极推广种植经过改良、适合栽培的柑橘良种,采用优质丰产稳产安全综合栽培技术,黄岩柑橘产量从1949年的13690吨,增加到1972年的54995吨,时占全国柑橘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亩产2232公斤,高于全国平均单产4倍。近年来,黄岩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柑橘产业的提升与发展,黄岩柑橘种源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新品种栽培面积有较快发展,黄岩蜜橘溯源工作取得重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