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助力产业脱贫》的建议收悉。市农业局高度重视,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蚕桑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全市桑园总面积12.8万亩,年产蚕茧近2000吨,桑园主要分布在汉台、勉县、城固、略阳、镇巴、南郑、宁强等县区。在市县农业部门努力下,在广大茧丝绸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蚕桑产业保持了稳步发展,蚕茧价格基本稳定,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围绕蚕桑产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先后示范推广了桑树优良新品种陕桑305、强桑1号 、鲁插 2号等优良品种,对低产桑园进行改造。引进推广华康 2号蚕品种,在温泉镇刘家山村开展试验,并逐步扩大推广。另外,在汉台区徐望镇、汉王镇、武乡镇及西乡、镇巴新建果桑品种园20余亩,其中大棚果桑 l亩,引进苏蕾1号等20余个果桑品种和1个观赏桑品种九曲龙桑;开展了桑园绿色防控、树型养成、桑行间作扦插绿化苗木等试验工作。
针对汉中市蚕桑生产实际,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开展低产桑园改造、桑树免耕栽培管理技术、桑园绿色防控、蚕病综防、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省力化上蔟等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省力化生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在勉县温泉镇刘家山村和汉台徐望镇俊丰村的桑园病虫害观测点实时监测,重点防控桑褐斑病、桑膏药病等桑树病害和桑象虫、桑天牛、桑螟、桑瘿蚊等桑树虫害,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时间段,及时建议蚕农进行桑园虫害防治,提高了桑园管理水平,增加了亩桑叶产量和质量。
加快切桑机、小蚕共育温湿度、干粉喷粉机和消毒机的推广应用,共育室温湿度精确,切桑、消毒工作高效、快捷,节约工效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共育效率、质量大大提高,每个共育室可节约共育成本1000元。在基地村养蚕大户示范建设方面,通过配发微耕机、伐条机、机动喷雾器、施肥机、省力化蚕台、方格蔟、方格蔟刮丝器等养蚕器械,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产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技术部门组成蚕桑专家团 ,集中培训技术员,将蚕桑专家编写的职业农民培训教材《蚕桑》、《现代高效多元化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蚕桑简报》等发放有关县区技术员及种养大户。还与西农大、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省园艺蚕桑站等开展技术协作,实行 “科研+推广+农户”生产模式,推动汉中市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在勉县、城固、略阳等县开展桑叶茶研发,积极尝试桑园复合经营,在镇巴进行桑园间作套种试验示范,开展桑园间作洋芋、红苕、萝卜、蔬菜等试验示范 8000亩,增加了蚕农收入。南郑县圣水镇青史村利用桑园套种元胡的“桑—药”模式,每亩可收获元胡375㎏,增加收入3375元。在汉台、勉县、西乡、镇巴开展果桑示范园观光采摘,依托城郊有利交通位置,拓宽蚕农增收渠道。推动汉中市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如您所言,蚕桑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是新形势下加快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省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整合项目资金,目前已切块下达各县区资金共计6000余万元,进一步增强县级自主统筹权,切实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
近年来,尽管蚕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蚕桑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二是我市与广西蚕桑主产区等地相比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三国内外市场变化及价格周期波动;四是省上未将蚕桑产业列入重点产业,项目资金总体投入不足,对蚕桑产业快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您的宝贵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和呼吁力度,稳定生产规模,提高蚕桑生产效益,将蚕桑生产重点由数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二是利用现有的技术研发力量,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引进开发省力化养蚕技术、蚕桑产业综合利用工艺,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效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是积极培育蚕桑产业示范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缫丝企业与蚕农签订蚕茧收购合同,用契约方式把双方的责权利明确起来,减少盲目生产的市场风险,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降低蚕桑产业市场风险。四是争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意见》,培育壮大茧丝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品研发和加工水平,积极拓展重点市场,带动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