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产粮大县,镇赉县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当地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田+”综合种养模式,并探索出多种水田种植养殖模式,让种粮户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自2023年至今,位于大屯镇大官村的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省农科院水稻生产、试验基地之一,始终致力于走好“向科技要效益”的科技兴农之路。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关键时期,合作社的450公顷稻田陆续披上“绿装”,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镇赉县大屯镇大关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田里正是一派忙碌场景。运秧苗、装秧苗,人工、机械齐上阵,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水稻插秧机在一块块整齐的水田里穿梭往复,一株株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后稳稳立于水中,不多时,田间便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了解,合作社针对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采取区别化插秧方式,多数品种可通过机械化完成作业。今年,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签订了200公顷水稻制种合同,并承接了60余个品种的实验任务。如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吉香粳”568等新水稻品种,将由人工插秧单株种植,并在田块旁放置好录有编号信息的标识牌,便于以后查源追溯。
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长期以来,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科技助力党支部领头发展水稻产业”的运作模式,由省农科院水稻所负责农业技术,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和深入田间提供专业指导;由党支部引领合作社,采用良法、良策进行经营管理,与企业达成订单合作;社员们也早已不再为稻米产量发愁,而是把更多心思用在“出好米、创好牌、卖好价”上。英台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依托科技力量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在努力把水稻良种推向全省、全国,让更多的土地都能够播撒下科学致富的希望之种。
田田相连,路路相通。当下,在镇赉县各乡镇水田地里,插秧机不断往来,一块块水田披上了“绿装”,片片规整的水田景色宜人。茭白插秧、稻田里养蟹实现“稻蟹共生”,这就是今年镇赉县水田种养模式发生的新改变。
5月中旬,在镇赉县建平乡三合村,丁炜的35公顷茭白田里,茭农们将秧苗在水田里排出一行行直线,“水上春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茭农种植大户丁炜说:“年初,我的茭白在互联网上被列为吉林特产,让我对今后的发展更充满信心。咱东北生长的茭白品质好,出茭率能达到82%至85%,平均每个都有0.8斤重。”
2018年,来自“中国茭白之乡”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茭农种植大户丁炜将茭白引进到镇赉县。经过多年试种,2023年,丁炜在镇赉县五棵树镇三门召村种植的30公顷茭白喜获丰收,让他对在镇赉继续扩大茭白种植规模充满信心。为实现茭白的集约化种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带动更多农户,今年,丁炜将茭白种植基地转移至镇赉县建平乡三合村,并将面积扩大到70公顷。
镇赉县生态环境好,光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在弱碱性的土壤上生长,并由无污染的嫩江水灌溉,茭白粗壮白嫩、爽脆鲜甜,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茭白相比,在营养、口感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在东北种植茭白并不容易。“最初种的时候,因‘倒春寒’掌握不好温度,失败过。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的种植技术已越来越成熟了。”如今,丁炜萌生了建立茭白产业园的想法。“这里是办公区、员工生活区,那里是分拣区、冷库。”在今年新租赁的土地上,他指着眼前的楼房和未开发的土地讲述着自己的规划。
连日的升温,加快了夏天的步伐。镇赉县水田又迎来了插秧的季节。在田间,三五成群的农民埋头弓腰、移苗田埂,一片片水稻田被整理得平平整整。稻田里插秧车缓缓移动,播下一道道绿色的禾苗,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景。
在镇赉县哈吐气乡呼兰村,刘金宇家庭农场共承包了150公顷水田。5月17日,这些水田已大面积开始插秧作业,蟹苗将在6月初投放入稻田。通过蟹稻混养的模式,螃蟹为稻田提供了丰富的肥料和养分,水稻也为螃蟹提供了天然的饵料,达到了蟹肥米香的目的。
镇赉县全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整合水田等资源要素,采取立体开发、种养结合的模式,通过稻下养蟹,降低成本、提升米质,实现蟹稻双增收。镇赉县水产总站负责人说,镇赉县稻蟹共生面积达到16万亩,2024年蟹产量预计500余万斤,产值超过1亿元。
稻蟹项目的大力实施,不仅善了水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田面积和粮食产量,还进一步挖掘了水田潜力,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让盐碱地绿了、农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