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前,插秧得全部结束。”6月13日,肥西县丰乐镇“小田变大田”示范区,“95后”新农人叶颖认真查看着新品种水稻的栽播细节,“水稻生长过程中,灌浆期要避开高温,扬花期要避开低温,所以,前期种植得按期完成。”
今年,该示范区涉及的丰乐镇辖区新华、三里等村约2000亩地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造。昔日一两亩的“小方格”变身十几亩的“大方块”,规模化保障了机械化。
粮田在“变形”,种植在变新,肥西农业也在越变越强。今年5月,包括丰乐镇在内的肥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是安徽唯一。
“过去,镇域内到处是细碎、分散的‘小块田’,现代化的农机设施毫无施展之地,只能靠农户人工种植,效率低下。而且,田间道路不通畅,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经济效益非常低。”丰乐镇农办主任孙永超这样描述示范区农田昔日样貌。
“光是我们村,大大小小农田就有将近上千块。”丰乐镇新华村邵向阳补充,小的几分地,大的也就一两亩。
2022年以来,丰乐镇对辖区多村土地进行“小田变大田”改造,通过优化合并田块、平整土地、配套沟渠、畅通路网等措施,补缺补差基础设施,打造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宜机化作业的“大田”。 改造后,一块地迅速“长胖”到十几亩,田块数却急剧“瘦身”,2000亩几乎等分成100多块地。
示范区内试行的300亩数字农田,依托“信息技术+智能农机”,打造一个集数字种植、农资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天、空、地农业大数据的可视化监测、全程化采集、系统化处理、科学化诊断、精准化指导、闭环化管控。
据悉,300亩数字农田将被打造为“水稻种植数字化和无人化”的智慧农场。“只要一个手机APP在手,就能轻松‘慧’种田。”
与以往不同,此次夏种,2000亩粮田全部改种荃优9028。“这是根据订单种植。”作为示范区运营方,叶颖所在的肥西农垦公司,此前与肥西本土企业王仁和米线签署订单农业的协议,打造配套产业基地。“这个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高,加工出的米线口感好。”
作为品牌专用粮示范基地的运营方,肥西农垦积极探索“租金+分红”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农民收益有保障,肥西农垦还联合上下游龙头企业,采用“优质订单、优质生产、优质品牌”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生产,提升品牌效益,加快形成县域内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
据悉,产业园已与安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菜办等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技术合作关系;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期合作,建立水稻、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展示示范基地。
2022年,该园区选育各类蔬菜优良品种100多个,主要蔬菜良种更新5—6次,良种覆盖率达100%。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快速发展,年产商品苗达100多万株。
截至目前,肥西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79.8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超90%。2023年,肥西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成区管护面积达36.67万亩。
年初,肥西提出打造集贤路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区一带”升级成“三区两带”。集贤路乡村振兴示范带将成肥西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的重要示范平台。依托集贤路“枢纽”辐射带动作用,肥西将全面推进“赏花悦木”和“环紫蓬山民宿群”等文旅产业业态的全面升级。
目前,肥西正重点推进蜀王、青松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已签约的30亿元预制菜产业园尽快落地,谋划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管理中心、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品牌展销和电商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和智慧农业项目。
未来,肥西将积极对接省农科院,推动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和省水稻研究所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肥西种业产业园,打造肥西本土优质种业资源基地。
另外,肥西还将继续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肥西样板。
从规划与平台中挖潜能,从科技化与机械化中要动能,肥西的现代农业大步向前,成为肥西“后千亿”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拼图。